在当下的市场行情下,先“卷”再说已经成为了众多一线经销商的常规手段。
“现在根本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比谁能活下来。”这是一线经销商最真实的发声。
随着三季度结束,金九银十本该是收获季节,但在一线经销商的账本上,今年利润数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水”,部分经销商为回笼资金甚至被迫贴着成本价抢单。
同时在安装上,因为每个地区的安装费都不尽相同,但从笔者熟悉的区域来看,最低一台室内机可以做到950元全包,其他地区还有更低的,正如那句话所说的,高价不一定是高质,低价一定是低质。当然,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中,“卷死同行”的最后往往发现,自己也已经快饿死了。
那么,利润到底去哪了?一线经销商的利润收缩,通俗来说就是两点,销售少了,成本高了。
销售少,一方面是因为本身销售少了,这里说的是消费中间层的客户群体,刚需和高端客户这部分的量还是比较稳定的,此外就是“低价竞争”下的此消彼长,当大部分经销商都在用同样方式做同样事情时,价格成为唯一竞争武器。
成本层面的话,房租、水电、仓储、人员工资等等,都是看的见的,在这里更想说的是那些隐形成本,最具代表的就是获客的投入,抖音本地、微信朋友圈广告,看似精准触需求用户,实则投入产出比早已“倒挂”,你可能会收到咨询,但不一定会带来成交,这些花在沟通上的时间、精力,都是看不见的“利润消耗”。
为了摆脱恶性竞争的泥潭,不少经销商也在做一些思考,比如说代理新品牌,当然代理新品牌不是盲目“换牌子”,而是瞄准“差异化赛道”。
其实,暖通行业的竞争早就该“升级”了。与其在价格上“卷”,不如在自己拥有的“价值”上做文章:比如,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方案——根据客户的户型、预算、生活习惯,设计最适合的暖通系统;比如,加强服务——免费安装、终身维护、24小时响应,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比如,拓展增值服务,增加利润点。
2025最后三个月,暖通经销商们需要的不是“更卷”,而是换个赛道,只有跳出价格战的泥潭,回归“服务”和“价值”的本质,才能真正活下来,甚至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