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巨头竞逐暖通新赛道

原创  • 2025年10月28日  • 艾肯网/杨帆

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全球巨头们跨国并购的步伐。

今年以来,美的、博世、三星、海尔、大金等全球制造巨头频频出手,通过跨国并购和系统化布局争夺全球暖通生态主导权。以美的为例,无论是收购ARBONIA climate布局欧洲市场,还是联合Frigicoll深耕西班牙与法国,亦或通过收购喜德瑞中国区业务强化供热与锅炉技术,美的正在以全球产业并购整合推动自身完成“从制造走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跃迁。

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其他巨头的同步行动。博世斥资80亿美元收购江森自控HVAC业务与日立联营资产,扩张美洲与亚洲市场,强化其在建筑能源系统控制的版图;三星收购FläktGroup则剑指数据中心制冷市场,抢占AI时代基础设施制冷入口;海尔通过并购匈牙利暖通企业KLIMA KFT加速热泵渠道落地;大金则通过在北欧扩展服务网络提升系统运维能力。

2025年5月12日,美的集团与喜德瑞集团签署多项战略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波竞争的逻辑已不仅是市场规模之争,而是能源基础设施控制权之争。传统空调与锅炉只是单点设备,而未来暖通系统将成为建筑能源效率优化方案的重要枢纽,与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管理深度协同。企业竞争焦点也从单一产品制造转向系统集成与全球服务能力,从硬件制造转向软件定义能源管理平台。这意味着暖通行业正从消费制造业升级为能源科技型产业。

这场竞争中,国产品牌展现出独特结构性优势。凭借完整产业链与压缩机、电机等核心部件技术积累,国产品牌在热泵全球化浪潮中抢占先机。而热泵技术恰是实现建筑减碳的重要路径,其效率远高于传统燃气锅炉,是欧洲能源独立战略的重要替代方案。这为国产品牌进入全球主流能源系统市场提供了历史机遇。

但挑战同样严峻。随着地缘政治影响增强,供应链本地化、绿色贸易门槛与技术标准竞争已成隐形战场。与此同时,热泵与液冷系统涉及热力学、电控系统、环境工况模型等跨学科创新,对研发能力与工程化落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全球市场正快速转向“设备+系统+运维+能源管理”的服务模式,国产品牌必须强化软件平台与能源数据能力,才能把握长期价值。

总体来看,全球暖通市场正迎来长期增长周期。据行业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空调销量将超过2.5亿台,热泵市场规模在欧洲将翻倍增长,而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中心建设也将带来巨大制冷需求增量。暖通产业不仅是传统家电进化,更是全球能源系统重构下的关键技术赛道。它将与光伏、储能、电力调度构成能源系统的核心基建网络,成为低碳时代的战略型行业。可以预见,最终胜出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实现系统集成能力与全球服务网络融合,并在能源数字化平台建设上完成突破的企业。

伴随着全球巨头的并购加速,这场产业竞赛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