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零碳城市:三菱重工为苏州区域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原创  • 2025年10月24日  • 艾肯网/张柘

2025年10月23日,苏州相城经开区澄阳片区的“城市能源智慧工厂”正式启幕。这座由三菱重工与相城经开区政府联合打造的相城经开区能源中心,以超2亿元投资、7443平方米建筑面积,成为相城区覆盖面积最大的新一代区域能源中心。

该项目从技术集成、能效优化到生态协同的全链条创新,不仅破解了传统区域供能的行业痛点,更集中展现了三菱重工在城市能源转型领域的技术硬实力与合作软实力。

技术硬实力:构建高效低碳供能体系

针对长三角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项目在核心设备配置上实现精准适配:采用三菱重工全球领先的高效离心电制冷机组、热源塔热泵系统,搭配1.2万立方米水蓄能模块与工业余热利用装置,构建起多能源互补体系。

夏季通过“冷水机组+蓄冷罐”削峰填谷,满足办公、商业、住宅等多业态日间高负荷需求;冬季以“热源塔热泵+蓄热系统”为主力,辅以市政蒸汽换热与电热机组备用,形成双保障供能模式,确保极端天气下的稳定运行。这套配置让能源综合能效比突破5.2,较传统分散式空调降低建筑能耗30%以上。

除了硬件设备的精准适配,智能管控体系同样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三菱重工自主研发的AI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搭载可视化数字化能源驾驶舱,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冷热源动态调度,为高效供能提供软件支撑。

双重优势叠加下,项目的行业价值与环保效益尤为亮眼:预计年节约标煤256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58吨,精准契合双碳目标下暖通行业减碳降耗的核心诉求;作为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重点参访项目,其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的“集中供能+智能管控”解决方案,更成为暖通技术走向全球的重要窗口。

合作软实力:定位与能力的协同共振

苏州相城能源中心的成功落地,本质是三菱重工“区域能源建设”核心能力的具象化呈现,其背后蕴含清晰的关键逻辑:项目聚焦城市级区域集中供能的精准定位,以规模化供能替代分散式空调,既为单栋建筑节省设备占地面积,又通过规模效应提升能效,完美适配现代城市集约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在合作模式上,项目采用政企协同深度共建,以相城经开区政府的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三菱重工的技术与工程能力贯穿前期规划至后期落地。这种信任源于2020年起三菱重工已在苏州落地4座综合能源站的前期积累。

技术层面则实现核心设备和智能管控一体化输出,从离心机组、热泵等硬件到AI管控平台、数字化驾驶舱等软件形成完整链条,确保系统兼容性与运行稳定性,同时深度契合三菱重工“零碳城市”全球战略,通过供能系统升级助力苏州“长三角能源综合利用低碳示范区”建设,实现企业战略与地方发展目标的同频共振。

全国布局:“零碳城市”体系化输出

苏州项目的成功并非孤例,三菱重工与深圳前海能源合作的区域集中供冷项目,虽地处珠三角亚热带气候带,却延续了核心逻辑与成功经验,成为其能力可复制性的有力佐证。

该项目同样以“前期设备供应积累信任、后期深化合作”的路径推进,针对深圳夏季漫长、供冷需求持续的特点,采用高效离心冷水机组与冰蓄冷模块,将供冷能效比提升至5.0以上,并引入与苏州同源的智能管控逻辑,既节省建筑空间又降低能耗,为深圳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支撑,进一步证明其解决方案可根据区域需求灵活适配的成熟性。

苏州相城能源中心是三菱重工技术落地的鲜活样本,深圳项目则简洁印证了其能力的可复制性。两者共同表明,在城市能源转型浪潮中,唯有以技术为基、以合作为本、以需求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高效、低碳、智能的供能目标。

三菱重工的实践不仅为中国暖通行业提供了宝贵参考,更以“零碳城市”战略为引领,为全球城市能源系统升级贡献着来自中国市场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