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新建市场的“从无到有”,改善型需求聚焦于“从有到优”。
先来看几组数据,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来看,2025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产品结构90-140平方米首改类项目销售额占比45.7%,占比最高,仍是当前的主力产品;140-200平方米改善类项目销售额占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26.5%,200平方米以上高端类项目销售额占比为15.6%,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增幅仅次于改善类项目。
根据《中国建筑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中国有超过6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而绿色建筑仅占约10亿平方米。
艾肯网发布《中国中央空调存量市场报告(2024版)》的统计数据,在2006年至2015年这十年间,中国中央空调存量市场的总规模累计达到了4915亿元人民币。
在房地产“黄金时代”,暖通行业的增长逻辑简单而直接,跟随新楼盘拔地而起,将中央空调、采暖设备源源不断装入新建的楼宇,然而当国内房地产行业陷入调整期,随之而来的是增量市场消退,存量市场崛起,同时这几组数字背后,隐藏着暖通行业从“新建驱动”转向“改善主导”的必然逻辑。
当然,这里所说改善需求不仅只是房产市场的舒适改善,更是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智能化升级这个大市场。
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下半场,建筑领域正经历从“造新城”到“改旧城”的战略转向,国务院《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将“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列为核心任务,要求对老旧小区、公共建筑实施节能升级,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20个重点城市中,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共有15.39万个,其中老旧小区数量达到5.96万个,占比接近40%。同时在“双碳”目标下,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直接激活了千亿级改造市场。
“双碳”目标的倒逼,更让改善需求与绿色转型深度绑定,好房子不仅要有舒适的室内环境,更应具备节能环保的属性,既有建筑改造端则是注重节能高效的设备应用与智能化管理,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其中智能化升级则成为改善型需求的必经之路,随着物联网、AI等技术的融入,暖通系统从“被动运行”转向“主动适配”。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运维等场景需求不断涌现,推动暖通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转型,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对于暖通行业而言,改善型需求不仅是市场的“一剂良药”,更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众多厂商正从规模走向价值,通过“价值创造”,通过提供更节能、更智能、更贴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让自己更好的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