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肯网的相关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整体中央空调市场面临下行压力,而溴化锂机组凭借独特的技术属性与应用价值,成为同期所有品类中下滑幅度最小的产品,展现出较强的抗市场波动能力与行业韧性。
这一市场表现背后,是溴化锂机组行业较高的技术研发门槛与专业应用壁垒所形成的竞争护城河——随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已愈发清晰。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双良以超25%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梯队,其领先地位的形成,根植于四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与行业贡献。
行业先驱:溴冷机自主化的推进
回溯行业发展历程,双良在国内溴化锂制冷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1985年,公司推出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对该领域的垄断,更奠定了民族制冷产业自主化发展的基础,直接开启了国内溴冷机自主研发与规模化生产的新阶段。
与传统电制冷设备依赖高耗电压缩机的工作逻辑不同,双良溴化锂机组以工业余热、废蒸汽等低品位热源为驱动核心,能效比优势显著。这一技术特性既实现了工业余热的资源化再利用,帮助企业降低能耗成本,又能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天然契合国家节能减排与“双碳”战略导向。
历经四十余年迭代升级,双良已构建起覆盖五大系列、三百余种产品的溴冷机体系,可满足炼化、电力、商业建筑等多行业、多场景的制冷需求。上海迪士尼国内第二大分布式能源项目便是典型应用案例——该项目采用双良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机组后,通过余热回收实现了低碳运营与能源效率双提升,既验证了设备在大型商业场景中的可靠性与先进性,也为行业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战略转型:设备商到服务商的进阶
依托溴化锂领域的技术沉淀,双良并未止步于单一设备生产,而是通过优化研发结构、聚焦核心战略,加速向综合性能源服务提供商转型。根据双良2025年半年报可以看出,双良研发投入呈现结构优化的显著特征。
而双良自有的江阴产业园作为零碳方案的落地样板,集成了分布式光伏、综合能源输配站、高效机房、电化学储能等多元技术,通过多能互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碳排放精准管控。其核心载体“能碳管理平台”依托智能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能耗数据与碳排因子,并在光伏功率预测、冷热管网输配仿真、荷端平衡调控等关键环节嵌入AI模型,通过算法优化实现能源调度与利用的精细化管理。
在绿色战略框架下,氢能作为新能源赛道核心板块,是双良业务拓展的关键抓手。双良氢能源公司以“科技赋能绿色未来”为导向,重点打造绿电智能制氢系统。技术上,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碱性电解槽实现突破,单槽产氢量达5000Nm³/h,电流效率提升至98%,核心指标跻身国际先进;测试端,2000㎡专业基地配备25MW动态电源系统,可模拟风光发电波动等复杂工况,目前作为全球单体测试能力最强、首个兆瓦级阵列化测试且唯一全工况模拟的氢能装备测试设施,能同步完成10台制氢单元与2MW光伏矩阵的深度耦合测试,为系统落地提供关键支撑。
全球布局:技术协同赋能的突破
国内转型的扎实推进,为双良的国际化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节能装备与氢能技术的双重优势,公司海外市场拓展进入加速阶段,形成“传统装备稳基、氢能设备破局”的协同发展格局。
技术层面,双良以国际领先的溴冷机中标德国巴斯夫、法国道达尔等欧洲工业节能改造项目,推动2025年上半年欧洲区域收入同比增长80%;氢能领域,其测试平台不仅支撑西班牙伊维尔德罗拉风电制氢项目验证,更于2025年获得欧盟CE认证,强化了市场准入优势。服务端则同步跟进,2024年在迪拜设立子公司后,2025年又启动欧洲售后中心建设,将响应时效从45天缩短至7天,客户满意度提升22%。
在技术与服务的双重加持下,双良海外项目落地与市场渗透持续提速。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其绿电制氢系统的海外首单——中东阿曼SPC10万吨单晶硅项目制氢设备的交付;同时通过与MMEC等合作,深度参与沙特、埃及等国光伏制氢项目投标,中东市场布局进一步深化。
与之配套的收入结构与区域策略也呈现“多点开花”特征。2025 年以来,氢能设备已成为海外收入新增量,而公司针对不同区域精准发力:中东聚焦“光伏+绿氢”一体化,欧洲主攻工业节能改造,东南亚瞄准炼化、电力领域传统装备需求,并创新推出“硅片炉 + 制氢系统”打包方案实现协同出海,形成立体化布局。
从1985年首台自主溴冷机问世,到如今构建节能装备、氢能、能碳管理的多元化业务矩阵,双良的转型路径既顺应了“双碳”战略下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的趋势,也实现了从“设备供应商”到“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身份升级。在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其技术积累与场景落地能力,正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源:双良节能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