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恒系统市场2025上半年简析

原创  • 2025年8月28日  • 艾肯网/金不言

多恒系统作为当下市场的热点产品,无论是厂家亦或是经销商都在积极布局。

通俗来说,多恒系统泛指能够通过产品及控制实现“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静”等的综合解决方案,从当下市场来看,目前主流三大方式:辐射空调、全空气系统、混合系统(多末端)。

虽然2025上半年整体市场惨淡,但多恒系统市场容量依旧处于增长的通道中,而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以下四点:

1、政策全面引导:2025年,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及《好房子技术导则》的正式实施,掀起中国好房子的建设热潮,“好房子”建设基本原则为: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规范》明确指出:室内建设应保障居住者的热舒适度、空气清新与环境健康。历史首次将居住健康、舒适体验与节能减碳置于住宅品质的核心位置。这一政策导向,标志着中国住宅产业正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跨越。

2、消费分层趋势明显,中国高净值群体对个性化环境需求依旧明显,特别是大平层住宅、自建房成为多恒系统重要增长点。

3、相对于初期的野蛮成长,随着技术成本的优化,多恒系统的整体成本正在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助推市场接受度的提高,同时以金茂、朗诗等为代表的地产商积极开发渠道,让多恒系统的声量也得到了扩大。

4、利润依旧客观,当下多恒系统的毛利率较传统暖通产品依旧要高5-10个百分点,这也让更多的渠道商想要入场分一杯羹。

从市场应用趋势来看,多恒系统早已不仅限于高端住宅,其多元的高端商业应用,例如:月子中心、高端民宿、康养机构、美容院、博物馆、美术馆等,都在为多恒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项目增量。

此外,虽然说精装配套市场受房地产调控影响,但“科技住宅”依旧是高端楼盘的主打卖点,另一方面,存量房改造需求快速释放,高端住宅正从新增项目向存量改造转型。

同时从多恒市场整体来看,除了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还有两大变化,首先是多恒市场正在从高端向下拓宽,过去五恒系统被视为豪宅专属,如今已向改善型项目进发,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来看,2025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产品结构90-140平方米首改类项目销售额占比45.7%,占比最高,仍是当前的主力产品;140-200平方米改善类项目销售额占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26.5%。2025年上半年,辐射、全空气及混合型三大系统集体减配降价,推动标准化产品向中等消费群体渗透。

其次,随着消费者接受度提高,其关注点从概念转向优质的产品以及全周期服务,尤其是高端消费者,对于专业性非常看重。

目前市场多恒品牌比较分散,可以根据品牌属性分为三个阵营,以金茂、朗诗为代表的地产商品牌,其是国内较早提出多恒概念的品牌,这些品牌作为五恒系统在中国市场的奠基者,随着房地产的调整,近年来也在积极开拓零售渠道.,优势相对明显,一方面,在品牌流量上相比传统品牌更具优势;另一方面,有着大量案例支撑,市场信任度更强。

其次是以大金、海信、日立、美的、格力、海尔、天加、东芝、江森自控约克、开利、特灵、a.o.史密斯、约克VRF、芬尼、中广欧特斯、松下、三菱重工海尔等在内的空调、热泵、采暖品牌,利用渠道渗透和服务网络优势,向多恒系统领域拓展,这些企业大多通过整合既有产品线,推出“空调+新风+净化”组合系统。

最后就是专业品牌,慧科技、曼瑞德、湿腾、HV、森加、Goodman、科希家、玛思特、瑞士森德、天脉远红等,依靠技术定制能力和快速服务响应赢得市场。

值得一提是,随着传统暖通业务利润率的下滑,传统暖通经销商纷纷转向多恒系统等高附加值业务,然而多恒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安装工程,对经销商的服务考验会更大。

从区域分布看,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集中了多恒系统市场超半数的市场需求,其中华东市场,作为国内最大的市场,以上海、杭州、苏州为代表城市,该区域消费者对多恒技术创新接受度高,消费力足够。华北市场则是主要依靠政策驱动,城市高端项目配置率高;华南市场的高温高湿气候特性使除湿、新风功能成为核心需求,全空气形式在华南的接受度较高。

多恒系统行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面临多重挑战亟待解决:

1、标准缺失与市场乱象。当下仅有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了《智慧人居环境室内五恒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这一团体标准,行业缺乏统一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通过简单拼凑传统设备即宣称实现多恒功能,实际性能远未达到恒定性要求,

2、从奢品到普适依旧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使降低了成本,家装的初投资成本依旧是高企,同时品牌市场教育成本仍然高昂,消费者对多恒系统的接受度依旧有限。

3、专业人才缺失,相对于空调地暖的安装,多恒系统设计安装需要更高的服务,这需要厂商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