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冲击”,暖通2025增量,藏在这块小小的GPU里

原创  • 2025年2月10日  • 艾肯网/金不言

春节期间,要说最火的科技事件,莫过于DeepSeek R1引发的AI冲击,DeepSeek的崛起,将“算力基建”推入硬核竞速时代——芯片堆叠、集群膨胀、功耗狂飙,但鲜有人关注:每一块GPU燃烧的不仅是资本,更是能效比的极限。

智能计算的需求迅速增长,尤其是在大规模模型训练领域,极大地推动了智算中心市场的发展,为满足大量智算业务需求,通常需要建立高度集中化的 GPU集群,而GPU芯片的算力在不断提升,其功耗和散热量也在不断攀升。

当单机柜热密度突破50kW,当PUE(能耗比)成为生死线,当“东数西算”撞上“双碳”铁幕,低碳高效的智算中心趋势正在使暖通系统不再是“配套设备”,而是算力基建的输氧管,没有超低PUE的散热能力,大模型训练集群根本跑不进现实。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到2025/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4000/10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10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在智算中心实现80%应用水平下,智算中心投资可带动AI核心产业增长约2.9-3.4倍,并且截止2024年12月,已投产的智算中心数量达到156个,而在建及规划中的智算中心超过300个,整个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

新建智算中心和现有数据中心的智算化改造将为暖通企业在2025年提供相当的增量,一方面数据中心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如何实现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政策驱动。

2024年7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强调到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整体上架率不低于60%,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值)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10%。并要求加快推进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和“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整合改造。

《上海市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中也曾明确,力争到2025年上海市新建智算中心PUE值(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达到1.25以下,存量改造智算中心PUE值达到1.4以下,智算中心内绿色能源使用占比超过20%,液冷机柜数量占比超过50%。

新建智算中心市场暂且不提,对于数据中心整合智算化改造这一块,数据中心楼宇布局内的底层基础支撑设备设施,按照划分,可以分为供配电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终端配电系统、电源辅助系统和空调系统等,智算中心的单机柜功率密度高,改造为智算中心,要提前对数据中心的整体供电能力进行重新计算和设计,改造涉及到供电和制冷系统相关配套设备的采购和安装,会为暖通市场带来一定的项目。

但作为暖通企业想要进入数据中心这一细分领域的门槛不低,伴随智能算力需求增加以及服务器功率的提升,甲方的需求更希望是提供一站式的数据中心高效解决方案,液冷正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也迎来了更多的规模化应用落地,从实际来看,风液混合是当下满足企业大规模智算需求的智算中心供冷最优解。

这也就要求除了本身空间向的制冷之外,需开发或者联合开发液冷(浸没式/冷板式)、间接蒸发冷却等先进技术,以此形成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在智算中心之外的环节——余热回收利用,暖通企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业内人士处得知,余热回收概念已提出多年,但在数据中心行业内成熟应用的案例在国内还是属于比较少的一块,而在2011年,芬兰赫尔辛基公共能源公司研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云计算数据中心产出的大量废热进行收集,供企业建筑及民用建筑供暖,并将冷却后气体输送回数据中心用于末端降温。

数据中心废热的主要特点是废热温度低,随季节和时间变化小,全年不间断。而目前余热回收利用在数据中心领域应用不广的原因主要在于跟传统工业废热回收利用相比,其余热质量较低,余热温度低在通过传统卡诺循环过程中获得重新利用的热量比较具有挑战性。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跨季节储热技术在非供暖期间进行储热,在供暖期间将储存的热量供给需求侧,解决供暖在时间、空间上的供需不匹配问题,有效保障全年供热的平稳,为数据中心的余热提供了全新的应用解决方案。

由于算力需求导致单机柜功耗的大幅提升,必将带来能源与资源更多的消耗,传统数据中心向智算中心演化的进程中,暖通企业如何通过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从制冷环节实现算力与算效双提升、性能与绿色双目标将成为抢占智算中心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