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楼宇市场“玩家”聚集,2024年市场怎么走?

原创  • 2024年3月22日  • 艾肯网/林森

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集团在康涅狄格州建造了CityPlace大厦,这是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38层智能办公楼。该建筑凭借创新的结构设计和集成的先进电信设施、自动化办公系统以及全面的楼宇监控与设备管理系统,成为全球首座真正实现智能化综合管理的建筑,标志着建筑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新时代的到来。

从宏观视角审视,人类日常生活与楼宇空间的互动占据着显著比例,每天超过80%的时间人们在楼宇环境中度过,这揭示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潜力。根据《中国楼宇自控白皮书》所披露的数据,在2016年至2021年的短短五年间,中国楼宇智能化改造和新建市场的存量规模已累计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而新增市场容量更是达到了220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有力地印证了楼宇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与巨大商机。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智慧楼宇已经蓝海了四十年。也正因为如此,在当前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双重趋势的驱动下,智慧楼宇市场不仅成为了全球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暖通企业的竞相布局。在国内市场,美的楼宇科技、海尔智慧楼宇、海信等企业依托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对本土市场需求的深入理解,推出了涵盖暖通空调、智能照明、安防监控、能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全方位智慧楼宇解决方案,以期在这一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并抢占市场份额。

其中,美的楼宇科技在2024年1月份举办的第三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上发布了iBUILDING、氟机、水机、楼宇自控和电梯五大业务版块的新品,通过楼宇科技核心产品与iBUILDING的结合,呈现了数字化转型推动各产业升级与进化;海尔智慧楼宇自主研发的楼宇大脑,以智控+楼宇大脑为核心,打通了楼宇智控的神经网络,实现了跨平台联动和管理;海信全新推出ECO-B智慧楼宇管理系统,致力于重塑智慧、绿色、健康的未来城市空间,构建人类&空间的绿色生命共同体,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外资品牌如江森自控及霍尼韦尔等也积极投身于智慧楼宇市场的角逐之中,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提供包括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系统、精密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力求满足不同建筑环境下的智能化需求。

这其中,江森自控楼宇自控系统Metasys®能够帮助各个楼宇分支系统实现彼此间的通信,并在设施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发挥最好的性能。楼宇自控系统BCPro™,即BCM3.0版本,专为典型商业建筑设计,配置更灵活,操作更简便,可极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用户工作效率;霍尼韦尔的WEBs系列楼宇自控系统、Alerton艾顿楼宇自控系统、SBS自控系统、Trend卓灵楼宇自控等系统的创新,集成各类建筑设备,为用户提供软件设计与应用,充分提升设施的舒适度、使用效率和节能效果。

虽然众多企业竞相角逐智慧楼宇市场这片蓝海,但该领域的竞争之路并非坦途一片。智慧楼宇行业的复杂性源于应用场景的高度细分化,各类楼宇在类型、功能用途以及地域特点上的差异性,导致对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且精细化的特点。尤其是在推进不同楼宇的智慧化升级过程中,挑战尤为显著:一方面,既有建筑物改造工程的艰巨性不容小觑,其周期长、难度大;另一方面,在老旧建筑中植入智慧元素时,常会遭遇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技术接口不兼容等棘手问题。

这意味着涉足这一市场的企业不仅需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坚实的技术积累,更要有预见未来的长远战略视野,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资源,并能够持之以恒地培育市场需求。同时,在服务执行阶段,这些企业还需展现出卓越的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不断优化和完善解决方案以满足日益变化和细化的市场需求。因此,智慧楼宇市场竞争门槛之高,既体现在硬实力的要求上,也表现在对企业软实力的全面考验上。

2024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智慧楼宇市场将迎来更多新兴力量的积极参与,他们将携带着全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共同驱动行业向更高程度的集成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方向演进。面对这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唯有那些始终保持创新活力,深耕不辍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稳居鳌头,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