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下的供暖破局:TCL热泵技术如何适配多场景极寒需求?

原创  • 2025年10月29日  • 艾肯网/普菲特

 进入10月份以来,强冷空气不断南下,让很多地区从夏季直接进入冬季,北方多地也都提前开始集中供暖。

随着极端低温天气频发,工业生产、商业运营、公共服务及居民生活的供暖需求与传统设备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下,热泵技术凭借低温适应性、高效节能性等特点,逐渐成为破解极寒供暖难题的关键选项,而TCL热泵通过四大场景标杆案例,为不同领域的供暖转型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

供暖困局:传统设备的三大共性痛点

事实上,西北、东北、华北多地在极端低温环境下,传统采暖设备的短板集中暴露,且不同场景面临差异化挑战。

从稳定性维度来看,北方多地供暖系统在-15℃以下便出现明显制热衰减,这不仅造成当地用户家中温度得不到保证,更是增加了维保团队的工作负荷。工业场景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温度始终保持稳定,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之下,更是追求能效与成本的平衡。

此外,环保与场景适配性的矛盾日益凸显。北方的美术馆等场馆对于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温度波动甚至会影响展览物品的保存,而北方小区管道老化,户型负责,传统的集中采暖又容易出现过冷或者是过热的状况。

可以看出,传统的采暖方式存在低温适应性不足与场景匹配度低的痛点。而热泵产品凭借出色的低环温下的高效制热,成为破解上述痛点的重要方向。

技术观察:TCL热泵的极寒适配逻辑

在热泵技术应用中,超低温运行能力是北方市场的核心考核指标。普通空气能热泵在-10℃以下制热效率开始衰减,-20℃以上基本无法正常启动,而TCL热泵搭载的低温变频喷气增焓技术,通过三大技术创新突破了这一限制。

其一是压缩机升级。采用业内最大排量喷气增焓压缩机,配合双级压缩技术,可在-38℃环境下实现稳定启动。相关技术测试数据显示,该压缩机在-30℃时的制热量衰减率仅为15%,远低于行业35%的平均水平。

其二是换热系统优化。双U型四面回风蒸发器的设计,扩大了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同时搭配防结霜涂层,减少低温环境下的结霜影响。

其三是智能控制系统加持。通过IOC智能云平台,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参数,根据环境温度、用户需求自动调节制热功率。并且可以通过远程OTA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运维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TCL热泵的场景化定制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适配性。针对工业场景的高温需求,开发了55-65℃高温出水机型;针对文化场馆的静音需求,采用多重降噪结构,运行噪音控制在48分贝以下;针对老旧小区的管网问题,提供模块化机组,可灵活匹配不同面积的供暖需求。

四大标杆案例:多场景供暖难题的解决实践

案例一:石河子——北疆煤改电的极寒样本

作为新疆北疆的重要城市,石河子冬季采暖期长达半年。过去,石河子143团一直依赖燃煤锅炉进行采暖。但这样的采暖方式存在供热效率低、温度不稳定、成本高昂等诸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燃煤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对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024年冬季,该社区采用160KW的TCL金刚节能王系列超低温变频模块机,替代原有燃煤锅炉,成为北疆极寒地区煤改电的典型项目。相关统计显示,原有燃煤锅炉采暖方式需要20多人的团队维保,采用热泵采暖之后,依托TCL智慧云平台控制系统、OTA升级以及在线管理系统等功能极大地降低了运维经济性。此外,机组采用R410a环保冷媒,相比传统燃煤锅炉减少90%的温室气体排放,符合北疆地区“减煤降碳”的政策要求。

案例二:绥化垃圾处理厂——工业余热的循环利用

黑龙江绥化某垃圾处理厂占地面积45000平米,每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此前采用的燃气锅炉不仅能耗高,且在低温环境出现故障,导致生产中断。2025年初,该厂引入TCL热泵解决方案,实现了工业供暖的低碳转型。

该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因地制宜,结合厂区三栋建筑的实际使用需求,配置了共计13台TCL金刚节能王系列超低温变频模块机。机组采用模块化轮换运行技术,多模块组合不间断运行,让设备运行更高效、更节能。同时,还搭载TCL智慧云平台,更方便运维人员实时监控。

案例三:长白山河口美术馆——展品保护的温湿度守护

长白山河口美术馆集展览、写生研学以及艺术创作多种功能于一体,对温度、湿度、噪音有着较为严苛的标准。

该项目整体采暖面积接近5000平米,面对项目方提出的既要保证温度又要确保准时交付的要求,TCL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为该项目采用了5台TCL金刚冷热王系列160kW超低温定频模块机。该机组搭载高效涡旋压缩机,能在-30℃环温下可靠制热。此外,机组还拥有智能化霜技术,完美适配长白山地区的温度变化。

该项目的实际使用效果获得了观众和场馆运营方的高度认可,成为当地文化场馆供暖改造的参考案例。

案例四:太原——城乡联动的节能供暖实践

在太原,城南秀色小区11万平米的采暖项目需要改造。过去采用的是燃气锅炉采暖,不仅使用成本高昂,同时还面临着维护成本的人工成本的压力。2025年进行采暖设备改造,将燃气锅炉替换为48台TCL金刚节能王超低温模块机,采暖费用预计将比过去节省25%以上。

同样高效节能的采暖方案也应用在汾飞PC产业园2.5万平米的供暖改造项目,采用11台TCL超低温模块机组,展现了TCL热泵在民用与工业场景的双重适配性。

行业启示:热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方向

从北疆荒漠到工业厂区,从文化场馆到城乡社区,TCL热泵的四大案例显示,极寒供暖的破局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场景化定制”思维。

未来,热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将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技术低温化。未来热泵产品需进一步突破-40℃以下的极寒运行限制,同时提升低温环境下的能效比,降低运行成本;二是场景精细化。针对工业、商业、公共设施、民用等不同场景的需求差异,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三是运维智能化。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故障预警与按需供能,提升运维效率。

可以看出,在寒潮频发与能源转型的双重背景下,热泵技术正从备选方案转变为主流选择。而 TCL热泵的实践表明,只有深入理解不同场景的痛点,通过技术创新与定制化服务,才能真正破解极寒供暖难题,为清洁供暖转型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普菲特)